内痔的概述
内痔简介
内痔是位于肛门齿线以上,截石位于3、7、11点处,无肛管皮肤所覆盖的痔。
内痔基本知识
是否属于医保:什么是医保疾病?
别名:痔疮
发病部位:肛门
传染性:无传染性
多发人群:所有人群,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。
内痔诊疗知识
就诊科室:肛肠外科
治疗费用: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,市三甲医院约(3000——5000元)
治愈率:90%
治疗周期:7-10个
治疗方法: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
相关检查:肛门视诊,肛门指检,直肠镜
相关手术:混合痔切除术,内痔切除术,内外痔完全切除术,内痔结扎术
常用药品:三七化痔丸,肛泰栓,肛泰软膏
内痔去医院必看
最佳就诊时间:无特殊,尽快就诊
就诊时长:初诊预留1天,复诊每次预留半天
复诊频率/诊疗周期:门诊治疗: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痔疮出血减轻后,不适随诊。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痔疼痛消失后转门诊治疗。
就诊前准备:无特殊要求,注意休息。
内痔的症状
内痔有哪些症状?
向您详细介绍内痔症状,尤其是内痔的早期症状,内痔有什么表现?得了内痔会怎样?
内痔症状
早期症状:痔核较小,质柔软,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,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,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,呈点滴状或喷射状,血色鲜红,不与粪便相混,呈间歇性发作。
晚期症状:痔核更大,质地较硬,表面微带灰白色,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,甚至行走,咳嗽,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,不能自行回纳,须用手推回,或平卧,热敷后方能回纳,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;可继发贫血,大便困难,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。
一、症状:
1.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,截石位于3,7,11点处。
2.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,或伴痔核脱出。
3.初期(工期)痔核较小,质柔软,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,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,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,呈点滴状或喷射状,血色鲜红,不与粪便相混,呈间歇性发作。
中期(Ⅱ期)痔核较大,隆起,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,便后自行回纳,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。
后期(Ⅲ期)痔核更大,质地较硬,表面微带灰白色,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,甚至行走,咳嗽,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,不能自行回纳,须用手
内痔的病因
内痔是怎么回事?
向您详细介绍内痔的病理病因,内痔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。
内痔病因
主要病因:风伤肠络、湿热下注、脾虚气陷
一、病因:
1.饮食(45%):
本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,过食醇酒厚味,辛辣生冷刺激,或饥饱失常,或因起居失慎,久坐久立,负重远行,或房室过度,或因久泻久痢,长期便秘,妊娠生产,腹部肿瘤压迫等,均可使风湿燥热内生,气血不调,以致经络阻滞,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而形成内痔,其特点是无痛性便血,后期可有痔核脱出。
2.便血(10%):
本病以便血,肿胀痒痛,脱出及便秘为四大主要症状,便血是由于血络受伤所致,然由于体质不同,感邪之异,又有虚实之分,实者血色鲜红,或红而污浊,如滴如射,便秘腹痛拒按;虚者血色淡红清稀,或晦而不鲜,伴有神疲乏力,肿胀痒痛是由于下焦湿热,结聚肛门,气血逆乱,筋脉横解,血脉瘀阻,发为痔核肿胀痒痛,若气血两虚,气虚升举无力,则以痔核脱出,不易回纳为主;气虚不摄,血不敛气,便血色淡而量多。
3.便秘(30%):
内痔患者,可因肛门坠胀感而便意频频,或惧怕出血而不敢排便,致使腑气不畅而发生便秘,便秘也有虚实之分,实秘者为实热内结,灼伤津液,胃肠燥结,便干难解,腹满痛;
内痔的预防
内痔的鉴别
内痔的治疗方法
内痔怎样治疗?
向您详细介绍内痔的治疗方法,治疗内痔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。内痔应该吃什么药。
内痔诊疗知识
就诊科室:肛肠外科
治疗费用: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,市三甲医院约(3000——5000元)
治愈率:90%
治疗周期:7-10个
治疗方法: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
内痔一般治疗
内痔辨证论治
- 内痔一般治疗
一、治疗:
1.保守疗法:无症状的内痔无需治疗。若病人出现便血、脱出、或由此而导致的肛门瘙痒,则需要进行治疗。采用润肠通便药物,或嘱病人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等,并经常清洗肛门部,或局部使用软膏或栓剂
2.注射疗法
3.扩肛疗法:通过扩肛而解除肛管的狭窄,减轻或消除肛门内血管衬垫充血、阻塞和下降,恢复肛管直肠的正常功能,治愈内痔。
4.降温疗法:冷却肛门会造成局部血流增加和血管收缩作用,改善肛门局部血运,治疗痔疮。
5.套扎法:套扎法是利用乳胶环的弹性,借助一定的器械,将乳胶环套扎于痔核的基底部,使痔核造成机械性狭窄,阻断其血运,使痔核造成缺血性坏死,脱落,达到治疗痔疮的目的。
6.结扎法:以丝线或肠线结扎于痔核的基底部,机械性阻断痔核的血液供应,产生缺血